主持人: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原党委书记、副主 任王连印
对话嘉宾: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 王小兵
原国务院扶贫办规划财务司巡视员、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任铁民
北京世纪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程立君
阿里云智能自然资源行业总经理 唐日新
以下为演讲实录(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主持人王连印:刚才几位都做了专题报告,我们这次对话再留一点时间做深入探讨,时间关系我想每位重点回答一个问题,先从王主任开始,我的问题是刚才您在报告当中也谈了五大重点任务,我觉得人才培养可能是重中之重,我想从两个纬度请您谈一谈,一个就是结合您自己的工作、经历、案例,再深入阐述一下对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的看法特别是对人才培养方面有没有进一步的阐述和进一步的说明?
王小兵:这个题很宽,我觉得乡村振兴需要新动能,现在这个新动能在信息时代我觉得就是很重要的就是数字技术。当前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是交叉融合,可以说乡村振兴因为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现在是整个世界上创新最活跃,投入力度也是最大的,所以说乡村振兴我觉得是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未来在十四五乃至于十五五期间我觉得乡村振兴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期。
既然是作为数字技术或者说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我觉得关键是靠人才。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也是需要人才的。但是数字技术又不像一般的,我觉得这里面包括人才的培养,从学科大学尤其是职业院校,要解决这个方面的人才,第二个就是相关的科研机构,就是创新,我觉得需要人才,关键是要落地的人才,这些技术总体上来讲,我觉得数字技术要像我们的智能手机一样,智能手机里面大家都知道有一个照相的功能,要把数字技术最终变成傻瓜式的,农民都能用。这个我觉得是数字技术需要追求的一个方面。但是最终一定要体现数字技术要让我们农业是高质量发展,我曾经讲像中联重科搞智慧稻米,全程实现数字化,而且让智慧稻米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一般稻米卖2块钱,它能够卖到19.8元,所以增值出来的部分就是数字经济。我简单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王连印:谢谢王主任,下面请任司长,我的问题是围绕您刚才的发言,您提出八个问题,也给出了一定的解决思路和解决途径,我的问题还是两个层面,一个也是结合您的工作实践,您从扶贫转到乡村振兴来,通过您的体会谈一谈,这八个问题,认为哪个最难,哪个最需要优先解决,谈一个就行。
任铁民: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面很宽,我个人认为这里面的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可能是未来产业的空间布局向农村向乡村倾斜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呢?首先就是从留住人的问题,国家比较好调节。技术只要发展了国家比较好调节,有钱就行,能源问题和双碳问题这个有巨大的投资,从目前看都是行业内的巨头,它只要布局就行了。交通也是一样巨头比较多,它布局主要是利益驱动向乡村转移。但是咱们的一般的制造业和一般的服务业向乡村不叫转移,向乡村布局这个产业链布局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中小企业。这个中小企业的布局问题,要让他们到乡村去布局是一个非常长期艰苦的过程。同时,这个中小企业又是就业的主体。农民就业的主体。他这个涉及到基础设施,涉及到利益驱动,涉及到等等等等的一系列方面,这里面怎么解决呢?我个人觉得关键是抓住链主企业和在这个产业里具有定价权的企业,把咱们的这些在乡村布局的中小企业和一般的制造业、一般的服务业变成这个链主企业或者是具有市场定价权企业的生产车间,咱们在乡村的这些企业只负责生产这个环节,这样就解决了比较分散,比较难布局的问题。这是第一个难点,向乡村布局,这个稍微好容易解决一点。
第二个怎么解决往西部布局,怎么把这个产业向西部布局,关系到国家安全问题,西北和西南边境人口都跑了,那都没有人守边疆,没有人种了怎么布局?我个人认为可能这个牵扯到国家整体的造城运动,比如围着边界修五万人的乡镇一万人的村子,同时有意识的大量补贴一般产业、一般的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向那转移,利用补贴几百公里的公路和铁路现在对中国讲很容易。把产业向边境转移,把生态移民,未来扶贫搞得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县城和乡镇全部向边界倾斜,这样打破这条线,生产力形成了,同时边疆的稳固也实现了。同时咱们的第二次生产力的转移,比如说到了这些乡镇,他再落后了怎么办?向边境外的穷国去转移,这个也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实现第三次投资。
主持人王连印:回答的很精彩,没难住任司长。下面请程总,您刚才讲那个国源地图,我特别注意到你们想把它作为一个基础设施打造的,这就意味着有比较大的布局,我想问一下,你对于这个布局,在全国从投资大型项目落地等等这些方面,已经做了哪些,未来怎么做,特别是对河北的数字经济,结合你们的产品有什么意见建议或者有什么设想?
程立君:开展国源地图公司三年前就探索了,一直考虑布局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布局,首先解决资金的问题,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要来自主搭建这样一个国源地图,尤其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首先是资金的问题,2015年在北京新三板挂牌,去年7月27日作为北京第一批企业,通过两次发行合计融资达5亿基本上解决了前期资金投入问题。
第二个关于业务人才的布局,我们民营的做信息的企业,首先要想在全国布局,我们在全国将近有20多家省份分支机构,都是有实体机构的,所以通过我们这几年在地理信息工程这样一个业务开展的同时,我们把这个相关的技术人才布到各个省市县,这样也就为我们后续再去做更深入的一些业务布局有很好的基础。
第三个方面就是本身这样一个技术创新的投入,我们大概这三年以来每年研发投入将近在三千万以上,今年我们可能还要加大研发投入到六千万,连续的研发投入在数据准备、遥感的能力、平台的研发能力,包括对应用的一些构建方面我们都做了一些技术储备和投入。
以上是布局层面。第二个问题,在河北省乡村数字经济探索我们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首先河北省这样一个国源地图基础数据这块做了一些采集和加工,比如河北的基础有多少地块,对河北整个的大宗作物分布情况利用遥感做了监测,连续三年对河北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大宗作物做了遥感监测和分析,有了这样一个基础的数据之后,我们开始做一些ToB和ToC应用,在ToB这块和国内保险公司合作,如何做精准理赔。同样ToC端也做了尝试在河北丘县搭建了丘县的收发服务平台,把服务组织农机手以及分散种植户整合到这个平台,把他耕种环收的环节做到线上化。未来想把河北做为一个重点的区域,示范的区域来打造,有更多的农业的数字化场景落地。
主持人王连印:感谢程总。唐总我特别关注您介绍当中叫农业数据引擎这样一个概念,我觉得它的面还很广,在农业生产、产业服务,数字乡村等等各个方面可能将来都会落地。我想请您介绍一下,我刚才用的解决方案未必太对,你们在全国落地的请您阐述一下,第二个层面请您针对河北省有没有在河北省进一步落地,当然不一定限于这个,其他方面也可以扩展的谈一谈。
唐日新:谢谢主持人,从全国在乡村振兴这方面的建设落地角度来讲,其实阿里巴巴是以一个集团军在作战的形式,从阿里最主要的电商的这一个条线,其实在全国各地,在过去几年都有很多的在产业服务方面,包括金融方面落地,几乎遍及了全国每一个省,几乎是这样的。在阿里云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科技板块的输出单位,我们更多的还是聚焦在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科技能力的输出这个部分。这个也是之所以刚才给各位领导汇报的时候,我们选取了一个阿里云比较关注的一个主题就是围绕在农业相关领域的知识图谱,知识引擎的整体构建的这个维度。这个维度应该说既是我们的一个落地的主要赛道,也是我们现在近期做得比较重要的一个尝试,刚刚其实在会议的间歇我给王主任做了一个简短的汇报,因为这个工作其实做起来很难,短期内效益又很难去见到效益,但是这件事总是要有人做得。尤其像咱们国家的这种自上而下的这种整体的建设,大量的行业的碎片化的知识,这种能力的形成总是要有这种牵头的单位或者先行者提供基础的能力支持的,我们的想法这些基础的能力其实正是阿里云作为每年的营收大概去年600多亿营收体量的企业应该干的事,其实是在助力我们整个政府,在这种提升数字化治理、现代化治理水平的这个方面我们去助力政府做这样的一个抓手的工程,这个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在开始尝试的,这是一方面。
刚才主持人提到第二个方面,在河北我们怎么去落地的,河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在乡村振兴方面其实走得也很早,我记得几年前,咱们在南河数字乡村一个初步的建设,也就是阿里云在做得总体的支撑,其实我们也是通过那些支撑我们才学习到了有关河北很多非常好的有点和我们的一些特点,比如南河我们看到了全国的羊绒衫50%的产量是原自于南河的,猫狗粮一半产量源自于邢台,钓具70%源自于沧州,没有深入实践是不掌握这些情况的,也给我们非常大的信心,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可以通过这方面的能力能够更好的,还是刚才提到的,从生产环节数字化到产供销环节数字化,我们可以更好帮助产业带整体的发展,这是我们在全国范围内乃至于河北的一个总体的一个方式。
主持人王连印:谢谢。四位回答的都非常精彩,我提问题我是打了小抄的,但是他们没有准备,干货多多,我们这个对话就到此了。